位置:
首頁
學法
“好意同乘”出事故 賠償責任誰來承擔

“好意同乘”出事故 賠償責任誰來承擔

來源:法治日報 發(fā)布時間: 2024-04-17 瀏覽:2331 次

  □ 本報記者 梁平妮

  □ 本報通訊員 張婉青 周瑩瑩

  隨著人們出行越來越依賴交通工具,“好意同乘”現(xiàn)象也越來越多。但如果在搭便車的過程中意外發(fā)生交通事故,造成人員傷亡,責任應該如何劃分?好意搭載他人的司機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?近日,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人民法院就受理了一起因“好意同乘”發(fā)生事故而引發(fā)的案件,經(jīng)法院主持調解,雙方最終達成一致調解協(xié)議。

  法院查明,2023年4月19日,王某與朋友張某約定共同前往鄭州參加化妝品展銷會,王某駕駛私家車無償搭載張某,車輛行駛至某路口左轉彎時撞在路邊護欄上,造成張某左側多發(fā)肋骨骨折。事故發(fā)生后,張某被送往醫(yī)院救治,住院13天。經(jīng)查,王某駕駛的車輛在某保險公司投保車上人員責任保險。

  因就賠償事宜協(xié)商未果,張某將駕駛人王某及某保險公司訴至巨野法院,主張醫(yī)療費、誤工費、傷殘賠償金等各項費用共計24萬余元。另查明,該事故經(jīng)交警部門認定,車輛駕駛人王某負事故全部責任,張某無責任。鑒定機構出具的鑒定意見書載明,張某的傷情構成十級殘疾,所需營養(yǎng)期為60天,護理期為60天。

  王某辯稱,無償讓別人乘坐順風車卻出現(xiàn)交通事故,自己也很自責后悔,同時也感到心里委屈,自己本來是出于好心讓對方搭車,且自身不存在故意行為,不應承擔賠償責任,事故發(fā)生純屬意外,結果卻被訴賠償,從情理角度無法接受。

  某保險公司辯稱,張某主張的各類費用較高,事故車輛投保了車上人員責任保險,保險公司應在駕駛人王某的責任范圍內(nèi)承擔相應賠償責任。

  法院受理案件后,承辦法官考慮到此案屬于好意搭乘,雙方雖對賠償金額爭議較大,但案件事實清楚,適用法律明確,遂主動開展調解工作。

  案件經(jīng)過庭審舉證、質證、雙方陳述等環(huán)節(jié),承辦法官多次通過“線上”和“線下”的途徑充分聽取雙方意見,耐心細致地向雙方釋法明理,首先肯定了駕駛人王某的善意行為,向其講明案件的適用法律,詳細解釋“好意同乘”中駕駛人并非不承擔責任。同時,也勸說張某充分考慮王某樂于助人的好心,適當作出讓步,減輕王某的賠償責任,不能讓好人做了好事而寒心。

  經(jīng)法院主持調解,雙方達成調解協(xié)議:某保險公司在車上人員責任保險及附加險限額內(nèi)賠償5萬元后,王某分期向張某支付7.5萬元。

  “好意同乘”不能免除賠償責任

  本案承辦法官表示,“好意同乘”也就是通常所說的“搭便車”“搭順風車”,是指駕駛人基于善意互助或友情幫助,無償搭載他人或允許他人無償搭乘的情誼行為,對于維持人際關系和諧、促進形成互助友愛的社會風氣及倡導綠色出行具有積極意義。

  “好意同乘”具有三個特征,一是非營運性,同乘人搭乘的是非營運性機動車輛,運營性機動車不屬于此范圍;二是無償性,“好意同乘”是一種無償搭乘行為,不以收取報酬為目的;三是非約束性,“好意同乘”屬于好意施惠,它是一種事實行為,并非民事法律行為,故基于“好意同乘”意思表示而形成的合意不具有民事合同的效力。

  “好意同乘”是一種具有利他性質的行為,因此并非所有的無償搭乘都是“好意同乘”,比如商場的免費班車、中介免費開車帶人前往樓盤看房等,均不屬于“好意同乘”。雖然“好意同乘”本身是一種情誼行為,雙方并無建立法律關系的意思表示,但搭乘者無償或以較小成本乘坐他人車輛,并不意味著其甘愿冒一切風險。因此,邀請或允許他人搭乘的情誼行為,駕駛人員負有保障搭乘者人身和財產(chǎn)安全的安全注意義務。

  民法典規(guī)定,非營運機動車發(fā)生交通事故造成無償搭乘人損害,屬于該機動車一方責任的,應當減輕其賠償責任,但是機動車使用人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除外。該條款規(guī)定了“好意同乘”的減責原則,是為弘揚中華民族樂于助人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美德,如果駕駛人必須全面賠償其無償搭載行為產(chǎn)生的侵權損害,不符合社會大眾的價值觀和司法期待,亦不利于傳播互幫互助的良好風氣。但駕駛人具有侵權的故意或重大過失,則不能以“好意同乘”作為減責事由。

  王某雖在此次事故中承擔全責,但其駕駛的機動車為非營運車輛,駕駛過程中也沒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行為,且基于其搭乘的無償性、善意目的性,已構成“好意同乘”,應當減輕賠償責任。此案的成功化解,有效防止了矛盾激化和升級,真正做到了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(tǒng)一。

  法官提醒,駕駛人在無償搭載他人時,對乘車人的生命財產(chǎn)安全仍負有保障義務,在駕駛的過程中更應審慎注意,安全駕駛。同時搭乘人也需要做好自身安全防護準備,不要讓一次好意演變成一場訴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