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
首頁
"窩藏""包庇"如何定罪?兩高發(fā)布司法解釋

"窩藏""包庇"如何定罪?兩高發(fā)布司法解釋

來源:法治日報 發(fā)布時間: 2021-08-11 瀏覽:3801 次

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檢察院8月9日發(fā)布《關于辦理窩藏、包庇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》(以下簡稱《解釋》),對窩藏、包庇罪的定罪量刑標準及有關司法認定問題予以明確。《解釋》于2020年3月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794次會議、2020年12月28日由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三屆檢察委員會第五十八次會議通過,自2021年8月11日起施行。

《解釋》共九條,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,切實體現(xiàn)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堅持問題導向,著眼于解決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,為司法實踐提供有效指導,分別對窩藏罪和包庇罪的構成要件以列舉的方式作了細化規(guī)定。《解釋》明確了保證人在犯罪的人取保候審期間,協(xié)助其逃匿,或者明知犯罪的人的藏匿地點、聯(lián)系方式,但拒絕向司法機關提供的,對保證人以窩藏罪定罪處罰?!督忉尅愤€規(guī)定,明知是犯罪的人,為幫助其逃匿,實施為其提供房屋或者其他可以用于隱藏的處所;提供車輛、船只、航空器等交通工具,或者提供手機等通訊工具;提供金錢等行為之一的,應當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條第一款的規(guī)定,以窩藏罪定罪處罰。

在明確包庇罪入罪標準時,《解釋》根據(jù)司法實踐情況,將包庇行為的具體手段細化為三種情形:一是故意頂替犯罪的人欺騙司法機關的,即實踐中常見的“頂包”。二是故意向司法機關作虛假陳述或者提供虛假證明,以證明犯罪的人沒有實施犯罪行為,或者犯罪的人所實施行為不構成犯罪的。三是故意向司法機關提供虛假證明,以證明犯罪的人具有法定從輕、減輕、免除處罰情節(jié)的?!督忉尅吠瑫r明確了明知他人有間諜犯罪或者恐怖主義、極端主義犯罪行為,在司法機關向其調(diào)查有關情況、收集有關證據(jù)時,作假證明包庇的,以包庇罪從重處罰。而且明確規(guī)定,故意向司法機關提供虛假證明,以證明犯罪的人具有法定從輕、減輕、免除處罰情節(jié)的,以包庇罪定罪處罰。

此外,《解釋》還就窩藏、包庇犯罪的罪與非罪、一罪與數(shù)罪問題作出規(guī)定,明確為幫助同一個犯罪的人逃避刑事處罰,實施窩藏、包庇行為,又實施洗錢行為,或者掩飾、隱瞞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行為,或者幫助毀滅證據(jù)行為,或者偽證行為的,依照處罰較重的犯罪定罪,并從重處罰,不實行數(shù)罪并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