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
首頁
法治時評丨堅決防治水軍綁架網絡輿論

法治時評丨堅決防治水軍綁架網絡輿論

來源:法治日報——法制網 發(fā)布時間: 2021-01-25 瀏覽:4949 次

□ 法治時評

□ 凌鋒

據媒體報道,花760元,“水軍”能把一條虛假消息炒成5.4億閱讀量。近期,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(qū)人民法院對這起網絡散布虛假信息案進行宣判,劉某及網絡推手均受到法律嚴懲。案件背后,靠“養(yǎng)號控評”虛增流量的灰黑產業(yè)鏈浮出水面??此撇僮骱唵?、小打小鬧的虛假流量“生意”,整體規(guī)模已達千億之巨,遍及各大互聯網平臺。

網絡“水軍”不算是新問題,但當普通人用不到1000元的代價就能獲得數億閱讀量,并把虛假消息炒作成輿論熱點的時候,我們必須更加高度警惕。因為這很可能意味著虛增流量的灰黑產業(yè)鏈不僅鏈條完整、高效運轉,而且已經發(fā)展非常成熟,把“服務”價格降低到了可以“飛進尋常百姓家”的地步。新聞中提到,有關當事人利用自助網絡平臺,通過接口程序與上家網站對接,自動化完成用戶的漲粉、點贊。嘩眾取寵的虛假信息加上“物美價廉”的自動化操作,帶風向、炒作“新聞”成為輕而易舉的事情。這對于清朗有序的互聯網環(huán)境構成極大隱患。

對于那些動機各異的“客戶”和刷流量的“服務商”而言,虛增的或許只是網絡數據而已,但引發(fā)的后續(xù)行為卻可能危害現實社會。比如,造就名不副實的“人設”明星,成為不正當競爭中的攻擊工具,滋生各類“網絡暴力”行為,推動各類謠言傳播等等。而且當虛假數據把虛假信息送上輿論風口的時候,即便“服務商”迷途知返,也是無力阻止,很可能會產生不可控、不可逆的嚴重結果。

真實不僅是新聞的生命,也應該是互聯網信息的基本要求,一切皆可“刷”的虛增流量行為,破壞了互聯網生態(tài)和社會經濟秩序,甚至會綁架網絡輿論,必須堅決依法治理。除了司法機關積極履行職能,依法加大對這一灰黑產業(yè)鏈打擊力度外,同樣重要的是,要抓住平臺責任這個關鍵,督促有關網絡平臺履行主體責任,嚴格內部管理,加強內容審核,絕不能把虛假流量當生意。同時,針對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,及時總結治理經驗,適時完善有關法律法規(guī),使互聯網治理具有更加堅實有效的法治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