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欠了十幾年的‘棺材本’,想著沒了指望,沒想到法官這么快幫我們確定了還款期限,感謝啊,感謝……”,76歲的原告之一賈某激動地緊握法官的手滿含熱淚地說。
“法庭是人民的法庭,法官是人民的法官,人民法庭就是給老百姓辦實事的。我們是黨和國家培養(yǎng)的法官,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,守護公平正義,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。老大爺不用謝,這都是我們的職責所在?!狈鰷峡h人民法院呂潭人民法庭庭長鄒鵬舉誠懇地說。
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,2021年4月13日,該院呂潭法庭受理25起民間借貸系列糾紛案。被告賈某原系某銀行扶溝縣大新支行信貸員,同村村民賈某等25名原告出于對被告身份的信任和同村村民的情感認同,將莊稼地里的收入、打工的工資、養(yǎng)老金等錢都交給被告賈某讓其幫忙存到銀行,賈某向其出具某銀行的格式存款憑單。時隔多年后,25名原告無法取出存款,向被告賈某討要說法,被告以一部分錢放在擔保公司,一部分錢投入自家養(yǎng)殖場為由,無法償還欠款。多次催要無果后,25名原告起訴至該院。該院受理后,經與公安部門溝通,被告賈某的行為構不成刑事犯罪,該院按民事糾紛進行處理。
2021年4月20日上午,呂潭法庭經研判認為該25起系列糾紛案件涉及人數眾多,被告欠賬時間較長,原告情緒激動、心情迫切,若處理不當,很可能引發(fā)新的矛盾糾紛,影響轄區(qū)穩(wěn)定。根據案情相似、法律關系相同的情況,決定進行“開放式”集中開庭審理,公開陽光司法,打消老百姓的疑慮,提高辦案效率。庭審前,鄒鵬舉法官和王軍榮法官本著把調解貫穿審判執(zhí)行全過程的理念,下好調解先手棋,耐心聽取每一位當事人的訴求及情緒表達,讓法庭真正成為老百姓說理講法的地方;在確認無法當庭達成調解協(xié)議時,即時進入“開放式”庭審環(huán)節(jié),逐個詢問糾紛發(fā)生的詳細情況、核實證據材料,讓25名原告全程參與每起案件的審理過程,用老百姓看得見的方式司法,直至下午2點,25起案件庭審才全部結束。
4月20日下午2點30分,鄒鵬舉法官和王軍榮法官顧不上休息再次對該25起案件進行研討,一致認為案件判決很容易,但被告是否配合執(zhí)行、是否有能力短期內兌現全部欠款,老百姓能否如期拿到自己的看病錢、養(yǎng)老錢、子女上學錢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。兩位法官決定再次進行調解,爭取以最快的速度、最大的力度保障老百姓的合法權益。下午3點,兩位法官再次與原告代表、被告進行溝通,經過長達3個小時的耐心調解,十幾個回合的溝通協(xié)商,最終確定3個月的履行期限,雙方達成一致意見。晚上6點50分時,兩位法官再次赴25名原告家對調解協(xié)議進行確認時,出現了開頭的一幕。
該系列糾紛案僅用時7天,立案當天,該庭全體干警向被告進行集中送達訴狀及開庭傳票,確保一次性送達成功,為后期的開庭審理奠定了堅實基礎;“開放式”集中審理,贏得了雙方當事人對人民法官、人民法庭、人民法院的信任,為下一步的順利調解奠定了良好基礎;人民法庭貼近群眾便于與群眾溝通的優(yōu)勢,為十幾個回合的調解節(jié)約了寶貴時間,是該案得以成功調解的法寶。